新能源消纳难?政策、市场齐发力发表时间:2024-10-23 10:25 我们在先前文章《双碳工程——风光储能的发展》(点击可查看文章详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新能源利用正面临的消纳难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是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发展初期,我国规模化开发新能源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市场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却严重不足,导致在2016年新能源平均利用率降到了84%的最低水平。后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2020年全国风电、光伏平均利用率达到95%目标。我国新能源在后面几年才保持住了较高的利用水平,到2023年,全国风电利用率达到了97.3%、光伏发电利用率98%。 进入2024年,新能源装机总量不断增长,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1亿千瓦以上,2023年新增装机更是达到了2.9亿千瓦的情况下,市场下“消纳难”的问题又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弃风弃光率在不断上升,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1-6 月全国新能源弃风率和弃光率分别为3.9%和3.0%,其中弃风率超过5%的省份为8个,弃光率超过5%的省份有4个。 ![]() ▲资料来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 消纳难的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新能源电力项目的收益水平,从而间接影响我国新能源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5月份,国家能源局通过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政策和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等方式以期解决目前新能源电力消纳难的问题。 《通知》规定的具体措施 鼓励新能源跨省输送 电网企业要结合新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根据新能源消纳需要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加强省间互济,拓展消纳范围;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完善调度运行规程,促进各类调节资源公平调用和调节能力充分发挥;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调控能力。 ![]() ▲输送风、光新能源的“青豫直流”工程部分 《通知》在附件中就介绍了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蒙西-京津冀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五个跨省跨区通道项目。我国一直在不断落实“西电东送”工程,跨省跨区域送电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建立统一的绿电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阅读下面文章了解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情况。 一是扎实做好新能源消纳数据统计管理:发电和电网企业要严格落实有关文件规定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和受限电量统计方法,统一新能源利用率统计口径,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中心会同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做好新能源消纳数据的统计校核,各级电网企业要加强对新能源消纳相关数据的披露;二是常态化开展新能源消纳监测分析和监管: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月度消纳监测、半年分析会商和年度消纳评估,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将新能源消纳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监管内容,围绕消纳工作要求,聚焦消纳举措落实,常态化开展监管,重点加强对新能源跨省消纳措施的监管。 建立统一的绿电市场 国家在积极提升新能源电力跨省跨区域投送能力的同时,也在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绿电市场。《通知》规定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加快建设与新能源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打破省间壁垒,不得限制跨省新能源交易;探索分布式新能源通过聚合代理等方式有序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区域电力市场,优化区域内省间错峰互济空间和资源共享能力。 在8月底,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提出,将绿电消费作为评价、认证和标识绿色产品的重要依据和内容,鼓励全社会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和采购绿色产品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形成低碳零碳的能源消费模式。我国建立的绿证交易市场正在积极承担这个角色。 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自2017年实施绿证制度以来,全国累计核发绿证8.89亿个。此外,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累计交易绿证1.54亿个。2024年上半年,全国参与绿证市场交易的买方企业和个人主体3.9万个,同比增长4倍。绿色电力发展具体情况可以阅读文章《绿色电力与绿色电力交易》(点击可查看文章详情)。 湖南碳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碳排放盘查小组,制定有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计划,碳排放盘查员经验丰富,具有相应的盘查资质,利用科学的计算工具能够多方位,全领域,更直观的展现企业/园区碳排放水平数据。为企业日后实现近零排放,获得各类评定做出数据支撑。为获取更多双碳资讯,欢迎您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