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将移除范围二间接排放,对企业节能减排有何影响发表时间:2024-10-18 09:59 先说一下背景,9月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了接下来碳市场扩容之后,重点排放单位使用电力、热力等产生的范围二间接排放将不纳入碳市场的管控范围。 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用电量607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9%(其中,工业用电量597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在我国,一些大部分行业、企业主要的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其实就是外购电和热产生的,加上排放单位对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本次将范围二剔出全国碳市场,让一些企业认为碳市场都放松了管控力度,自己就更加没有必要节电减排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碳市场不核算企业间接排放产生的碳排放,并不意味着企业使用外购电和热,完全没有控排成本。工业生产中,大部分排放单位外购电产生的间接排放其实就是上游火电厂的直接排放。但是火电厂的碳配额也是按规定发放,对市场的总体供电能力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又随着火电发电的碳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长远来看,下游用电企业还是慢慢地会向自主节能降碳和使用绿色电力转变。 其次,我国煤炭发电占比大,下游企业使用火电成本较低,所以碳市场不对企业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进行管控,也会对绿色电力的消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早早布局有关政策文件,支持绿色电力的平稳发展。今年5月份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等,以确保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消纳。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绿电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促进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到8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各地总量消纳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以及2025年预期值,并首次新设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最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自觉树立节能减排观念也尤为重要,加上ESG、产品碳足迹、绿色工厂等理念盛行,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也有利于这些理念落实到自身,收获它们给企业带来的红利。加上绿色电力在不断地发展,近些年无论是新装机量,还是发电量都有所突破,绿电价格也在下降。企业购买使用绿电可以帮助其完成ESG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对于产品碳足迹的减低和申报绿色工厂都有帮助。 因此,全国碳市场扩容后,取消对企业间接排放的管控,在短期内确实会对企业节电减排和绿电市场产生影响。在市场的调节,政策的规定和企业自身的需求下,这些取消间接排放管控,也不会产生多大,多久的不利影响。相反,还避免了“双重追责”的问题,在碳市场中,如果同时对电力行业的直接排放和电力消费企业的间接排放进行管控,会导致同一吨排放被计算两次,从而造成不公平。剔除“范围二”有助于简化碳市场的运行,避免价格信号的紊乱,并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湖南碳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碳排放盘查小组,制定有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计划,碳排放盘查员经验丰富,具有相应的盘查资质,利用科学的计算工具能够多方位,全领域,更直观的展现企业/园区碳排放水平数据。为企业日后实现近零排放,获得各类评定做出数据支撑。为获取更多双碳资讯,欢迎您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