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诊断推动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发表时间:2024-10-08 16:32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工信部已经累计组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领域2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提出改造措施建议5万余项,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8500万吨标准煤,等同于减少2.1亿吨温室气体排放。 节能诊断,是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及流程中每个生产节点上的能源消耗状况和能源利用率等情况,发现问题,并用系统学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本,预测节能潜力,提出具体技术措施的过程。也就是说,把工业企业高能耗的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病症”,那么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就要组织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作为“医生”,为工业企业、园区能效提升工作“精准把脉”“照方开药”。
工业节能诊断也在推动着“双碳”目标的实现。行业的不同,检查出来的“病症”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目前将钢铁、水泥、电子信息制造业、纺织行业等作为节能诊断的重点行业;根据每个行业能耗特性,工信部发布了该行业的节能诊断服务指南。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90余家工业园区以及近1900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涉及近千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余家绿色工厂以及近百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从工信部发文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典型案例》,探讨重点行业的节能减碳能力。 钢铁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1%,工艺流程长,用能环节多。诊断中发现,行业内已基本普及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高炉富氧燃烧、TRT/BP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鼓风机能量回收)、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见效快、效益好的节能技术,并大范围开展风机、水泵压缩机等设备更新与改造升级,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能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诊断服务机构针对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烧结工艺设备改进、动力设施提标改造等具有节能潜力和经济效益的重点环节,对13家钢铁企业提出39项节能措施建议,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22万吨标准煤。 如,河北省节能协会通过总结钢铁行业企业生产工艺装备和用能特点,以焦化、烧结球团、高炉、转炉、铁-钢衔接、连铸等用能工序装备配置水平为依据,形成一套快速诊断方法。对辛集市澳森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诊断后,提出实施竖炉升级改造、采用废热循环利用等节能改造建议,预计球团工序能耗可由26.49kgce/t降到14.95kgce/t,达到《铁球团矿单位产品能耗定额》(YB/T4646-2018)中先进值要求,预计实现年节能量约3万吨标准煤。 二、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1%,用能环节集中在密炉、磨系统等重点设备。诊断中发现,行业普遍实施空压机变频改造、烟气余热发电、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水泥冷机等升级改造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整体能效水平较高。根据行业情况,诊断服务机构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窑炉富氧燃烧、喂煤系统改造、新型储能系统等方面,对24家企业提出36余项节能措施建议,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3万吨标准煤。 如,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根据水泥行业用能特点,利用“因果图”分析方法,对影响水泥密系统热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向企业提出预热器系统降阻节能改造、篦式冷却系统改造等建议,实现快速精准诊断。 三、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用能环节主要集中在电解槽、熔铸炉等。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围绕铝电解槽优化升级、熔铸炉节能改造、空压机改造等方面,对17家企业提出55余项节能措施建议,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9万吨标准煤。 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针对行业企业用能部位集中、用能种类单一的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企业设备能效的关键因素,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建议青海桥头铝电有限责任公司针对电解槽配套设计一种新型阴极内衬结构,在保证电解槽稳定运行的同时,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3100吨标准煤。 四、石化化工行业 石化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8%,专用装置数量多、用能系统复杂、用能管理难度大。诊断服务机构聚焦行业特有生产工艺装置和电力、蒸汽等典型用能需求,对27家石化化工企业提出77项节能措施建议,挖掘提出炭黑反应伏化、高效节能蒸发式凝气等可推广先进工艺,以及余热回收副产蒸汽、蒸汽管网防漏保温、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等行业普遍适用的节能改造方向,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57万吨标准煤。 如,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系统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近年实施的尿素装置低变副产中压蒸汽回收热电厂锅炉连排污水回收、炼油厂芳烃加热炉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效果,针对企业装置伴热、油罐加热盘管使用蒸汽回收利用率较低,炼油、芳烃装置产生的大量低温位热能未有效回收等问题,建议对炼油厂第二套低温热装置进行扩建改造,回收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低温位热能用于加热电厂新水、软化水等:同时在实现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的同时,优化装置间直供料的运行方案,降低装置互供料过程中的能源损失。预计实施后可实现年节能量约214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85吨,产生经济效益32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