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表时间:2024-10-08 16:3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目前利用量最大的化石能源。根据有关数据,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一共产生了约100亿吨左右的碳排放量;2021年煤炭利用过程产生碳排放总量74亿吨左右。其中,燃煤发电碳排放42.74亿吨,占煤炭利用碳排放的57.17%;煤化工4.25亿吨,占比5.68%;钢铁行业用煤(焦化、高炉喷吹等)碳排放15.42亿吨,占比20.62%;建材行业用煤(燃煤锅炉的燃烧)碳排放9.62亿吨,占比12.87%;其他行业(散煤燃烧等)2.73 亿吨,占比3.66%。 由上可知,煤炭利用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七成以上,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外,还必须持续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就在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等手段,控制和减少污染物及碳排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活动,对于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总体目标 到2030年,煤炭绿色智能开发能力明显增强,生态能耗强度逐渐下降,储运结构持续优化,商品煤质量稳步提升,重点领域用煤效能和清洁化水平全面提升,与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 为达到目标,早在十三五时期,《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就提出了,2030年天然气占比达要处理好绿色低碳发展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的关系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同时,根据中石化技术经济研究院预测,2025-2040年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为15%-16%。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根据天然气、石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项目组判断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为45%左右。2030年刚好为“碳达峰”之年,煤炭消费也大概率会在这一年达到峰值,约56亿吨标准煤。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从煤矿开采进行绿色开采、减碳减碳。2024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7部分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了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小型矿山管理。我国煤矿数量多,主要为中小型煤矿为主且露天煤矿分布广。根据现有的绿色矿山名录,煤炭矿山222家,占到了各行业的22.3%。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的北露天煤矿截至2022年,累计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1142亩,投入资金1.8亿元,外排土场已完成生态治理,实现了治理区域‘自维持、免维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我国绿色煤矿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煤炭燃料高效清洁化利用 从上文内容可以知道,煤炭作为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达到了九成以上,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对于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双碳”目标的实施,在一些行业“去煤化”的同时,煤炭燃料清洁利用也获得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正确引导和技术成果不断突破,我国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燃煤机组参数、能效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意见》指出推动煤电行业高效协同减污降碳,合理布局建设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稳妥有序做好煤电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我国煤电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实现高参数、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自主研发和制造,主要参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发电能效最高、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燃煤机组,供电煤耗最低降至260克/千瓦时以下;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等技术均世界领先。2021年底,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国内首座大型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额定功率达到5000千瓦,是世界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为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效率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建设应用先进煤电技术、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我国煤电结构不断优化,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高效煤电机组比重持续提升。当前,我国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先进煤电机组超过860台,在全国煤电总装机中占比超过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