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经验分享发表时间:2024-10-08 16:31 我们通过之前的《绿色工厂具体申报流程》讲解了,我国绿色工厂申报的一般过程;对于实际申报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不了解如何申报的企业,我们将通过本篇文章,结合已认证绿色工厂的实际案例,探讨绿色工厂申报的共性问题。 先说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5095家,其覆盖的产值占到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不断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工业信息化部计划将在今年再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000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未来绿色工厂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根据我们对绿色工厂案例的研究,企业要成功申报绿色工厂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申报时间线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企业主、企业文化、公司员工等都要牢牢树立起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绝大部分公司,正是因为公司领头人意识到公司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性,通过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后,可以影响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企业进行转型的工作。美欣达印染是国内棉梭织印染的领军企业,在2018年获评“国家绿色工厂”。 美欣达内部实行项目环保责任制,党员骨干牵头,责任落实到人,项目领办攻坚,引导企业和职工注重节能增效、生态环保,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培养公司整体的绿色意识作为核心竞争力。根据美欣达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23年5月,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897.82万吨,累计处理餐厨、厨余垃圾134.82万吨,累计处置病死猪(畜禽)828.5万头,累计处置各类危废90.13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7.33万吨,累计发电量126.56亿度,累计减少树木砍伐4.3亿株。 抓重点改进生产 企业申报绿色工厂还应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是否做到了生产洁净化和废物资源化等措施。根据《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对绿色工厂评定采取评分制度,根据各类评定要素,总分为一百分。其中,基础设施-建筑一项占8分、生产洁净化和废物资源化都占到了9分,是权重较大的前三项。 在建筑要求方面,工厂建设必须依法依规,其中涉及的建筑材料、结构以及绿化等要按照相对应的标准规定来,大部分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厂区绿化面积都能达到25%以上。 如何做到生产洁净化,由于属于传统“两高”行业,钢铁生产企业在生产洁净化过程过普遍面领着较大的阻力,2019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天津荣程钢铁厂就做到了生产洁净化:天津荣程先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先后自行拆除淘汰了2座3.2米36 孔焦炉、1台36平米烧结机、1台72平米烧结机及1台200平米烧结机、1座410立方米高炉、5座140立方米石灰竖窑等,并都以先进设备替代。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装备等级划分办法》,天津荣程钢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烧结机装备和产能占比为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炉座数和产能占比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转炉装备和产能占比为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装备和产能占比为80%。 废物资源化也是申报绿色工厂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废弃物,是将废弃物置之不理,是外包给有关处理企业,还是自产自用的问题,现如今已经逐渐明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采用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最大化的回收利用,留下那些处理不了的就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处理,极大的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产品源头、生产、运输和终端的全生命周期中降低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属生产基地均设置有排污指标要求,并相应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废气及烟尘等处理设备,妥善处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同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用于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坚持践行绿色运营,并取得良好成效。 关注“企业绿码” 2023年12月国家工信部面向绿色工厂试点推行了“企业绿码”制度,依据《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等相关标准,以及2023年度绿色工厂动态管理报送的绿色绩效数据开发了“企业绿码”,对绿色工厂绿色化水平进行量化分级评价和赋码,直观反映企业在所有绿色工厂中的位置以及所属行业中的位置。 ![]() ▲企业绿码示意图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分为A+、A、B三级,比例分别为5%、35%、60%。国家层面绿色工厂按照自愿原则登录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https://green.miit.gov.cn,以下称管理平台)进行申领“企业绿码”,申领后可向其采购商、金融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等出示,证明自身绿色化发展水平。“企业绿码”每年更新一次,即在完成年度动态管理数据填报后,系统会在一个月内根据新一年的数据重新进行赋码。如企业不填报或者填报不规范、数据异常,不对其赋码。 绿色工厂的实施对我国实行绿色发展规划有着作用,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经申报单位自愿申报、第三方机构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及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确认其名单。为获取更多双碳资讯,欢迎您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