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主席在讲到了: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国家间的贸易也逐渐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奉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理念指引下,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绿色合作、发展绿色贸易。本文将从绿色合作、绿色贸易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如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主导的国际间合作的一种方式,以经济发展带动国际合作,也是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载体。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 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其中重要内容。
这几年,随着“双碳”政策不断地实施落实,我国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风、光、储等清洁能源被广泛利用,其技术研发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工业生产能耗下降明显,落后产能也进一步被淘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利用新技术,让我国工业产品的碳排放量显著下降等等。有了减排经验和技术,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绿色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是较为脆弱,既要保持经济的增长,又要履行自身的减排义务,靠这些国家和地区自身来兼顾很难做到,所以在推动绿色合作的这些年里,中国政府组织开展的350余期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培训班及学历学位项目,为有关国家培训专业人才1.1万余名。其中,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3000余名环境与气候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2 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同时,中国在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热能等领域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为共建国家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加速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蒙内铁路是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蒙内铁路全长471公里,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是首条在海外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铁路,在非洲留下了“一带一路”绿色印迹。铁路设 计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和迁徙路径,全线共设计了14个大型野生动物通道、79座桥梁,高度均达6.5米以上,保证了长颈鹿等大型动物顺利通过,同时设置100多个涵洞,为动物提供饮用水源和迁徙通道。此外,项目专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当地红树林湿地公园。蒙内铁路日均开行9对(18列)货物列车,使用的柴油量远低于公路运输,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75%。广义上看,绿色贸易是指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中达到绿色标准的经济活动,包含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狭义上看,绿色贸易是指在产品贸易中防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自然环境及对人类健康产生损害,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这种新的贸易形式,不仅关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成本,还将环境成本纳入成本核算范围。据统计,2013年至2022年,全球绿色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0.85%,2023年前三季度达6.5万亿美元。绿色贸易规模波动与全球货物贸易基本同步,占比稳定在20%至23%之间。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显著增长,绿色贸易占比小幅下降,约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8.17%;中国绿色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792.8亿美元,全球占比12.2%,比2013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我国绿色进出口贸易以环保科技型产品为主,主要有环保科技、碳捕集(CCUS)、可再生能源产品。进口方面,我国主要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CCUS)等重工业减排技术或设备等;出口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新三样”(可阅读文章《“新三样”的双碳之路》)市场占比逐渐增大。我国绿色贸易发展总体是向好的,但是一些产品在出口过程中还是需要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风险;一些国家通过增加进口产品的环境附加税等形式限制一些高污染的产品,现阶段,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主要手段,表现最为强烈的就是欧盟推出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具体文章可阅读《欧美碳关税政策收紧,我国企业应如何面对》)。而现如今我国重工业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面对欧盟的碳关税制度,我国对外工业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改革,无疑将会错失欧盟、美国这一市场,虽然我国碳价的升高,重点排污产业的成本有所提升,成本的提高促使企业改革,但还是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不能被国外市场牵着鼻子走,应该自己主动进行低碳改造,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对我们而言,我们已经适应这种高排放高污染高投入低产能发展方式,突然而来的关税问题也让我们开始警觉,开始发展与重视自身问题。一贯执行高碳排放发展,不利于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碳关税的征收使得企业要应对低碳的浪潮,不能适应就将被淘汰,带动产业优化。推动碳市场发展和完善,带动交易碳市场对标欧盟,增大我国碳市场的影响力和认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欧盟这种持续取消免费配额的行为,无疑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的遭受贸易冲击行业的影响。完善碳市场体系,引导企业加速碳中和,制定和选择合适的减排路径来实现低碳发展,冲破来自西方的绿色壁垒,避免在产品出口中因为高碳排放被征税。
湖南碳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碳排放盘查小组,制定有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计划,碳排放盘查员经验丰富,具有相应的盘查资质,利用科学的计算工具能够多方位,全领域,更直观的展现企业/园区碳排放水平数据。为企业日后实现近零排放,获得各类评定做出数据支撑。为获取更多双碳资讯,欢迎您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