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发表时间:2024-05-28 09:27 ![]()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署,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4月22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同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 张高丽联合国演讲 主要目标 将21世纪全球变暖限制在工业化前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 全球科技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政府呼吁通过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而《京都协议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虽然是全球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但是它存在着一些局限性。1、认定气候变化原因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未规定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只要求发达国家减排。2、它没有具体规定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只是规定需要减排。3、只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没有完善没有约束力。 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加强它们的减缓努力,应鼓励它们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报告指出,世界各国的气候行动计划仍不足以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也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意味着就算各个国家完成自身目标,也没办法完成控制到2℃以内。虽然在预测情况下,2030年后将排放量将不再增加,但是也不会出现下降趋势。各国国家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加快进行碳中和的脚步,不然各种极端气候将更加频繁,气候变化将越来越不稳定。 根据政府计划和预测路径估计,全球变暖限制在1.5°C相一致时,到2030年,各国政府的生产计划和预测将导致煤炭增加460%,石油增加29%,天然气增加82%。截至2022年9月,各国政府的计划和预测所隐含的全球化石燃料生产水平也超过了其声明的气候减缓政策所隐含的水平,以及其宣布的气候承诺所隐含的水平。 全球政府计划与预测将导致全球煤炭产量增加到2030年,全球石油与天然气产量至少将增长到2050年,这将与各国的承诺在巴黎协定上的承诺相冲突,各国政府不能再安于现状,必须使用新政策,来督促自家产业,不然将与2030年的承诺背道而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