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询科技

碳达峰试点城市—长沙

发表时间:2024-04-26 09:49

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会长沙,同时也是GDP过万亿的城市,发展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是一个制造业强市。在2023年12月入选了中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肯定了长沙这几年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的努力,也看到了长沙实现碳达峰前景光明。

长沙碳排放结构呈现“服务业及居民生活占比偏高、工业占比偏低”的特性,而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均为分散式碳排放,相关的交通领域及建筑领域均属于较晚达峰领域,碳排放达峰难度大。

2023年1月,长沙市颁布了002号文件《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确定了碳达峰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 以上;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稳定在5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3500万立方米以上。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的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持续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4100万立方米以上。

《方案》明确长沙市实现碳达峰的总体布局为“10+10+10”即:推进碳达峰十大重点任务,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十大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区。我们将从十大任务、工程、示范区方案当中选取讲解长沙市碳达峰行动。

任务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确立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到2025年,打造形成国内一流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5000亿元;到2025年,全市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出清三个近景目标。

长沙作为中部重要的制造业强市,从工业碳排放内部结构上分析,全市高耗能产业占比明显低于全省其他城市,工业产品单耗及设备能耗大部分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短期内技术工艺升级难度大、成本高,节能减排空间有限。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也将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两个方面开展,严格控制化工、钢铁行业的产能,做到应去尽去。

任务二:构建低碳安全能源体系。确立2025年前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并逐步下降,2030年前煤炭消费量进一步压减,煤炭消费基本集中在发电、建材等少数重点企业;到 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至120万千瓦,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 3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66万千瓦,风力发电利用率达到 98%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100%,到2030年,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率达到100%等目标

于自身能源禀赋较差,长沙市能源对外依赖严重,自给能力严重不足。根据测算,全市碳排放电力消费间接排放占比大,2020年电力调入二氧化碳排放占排放总量近30%。由此可见不将电力方面产生的排放妥善解决好,长沙将很难达到碳达峰的预期目标。根据自身资源出发,长沙有着较大的地域面积,可以根据此特点发展风力发电以及光伏发电,提高清洁能源占比;长沙有着较强的科研实力,加大对新型储能领域的投入,将更好的提高外电以及自发电的受纳能力。

任务七:创新科技降碳方式。鼓励长沙高校开设节能、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碳汇等专业,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人才队伍。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在开设双碳领域课程,培养绿色低碳人才这方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在2023年开设了“绿色低碳技术”专业,根据培养方案,通过三年制学习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双碳知识、能够从事碳减排、碳交易等新兴职业的人才。相信会有更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输送人才。

任务十:深入开展达峰试点工作。点推进湖南湘江新区近零碳示范区、自贸区长沙片区碳达峰先行先试示范区、马栏山近零碳示范园、长沙高新区低碳试点园区、长沙经开区低碳试点园区、长沙县碳达峰示范县、大泽湖片区“海归小镇”生态智慧城、先进计算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岳麓区绿色低碳交通试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试点等10个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科学编制试点示范建设方案,评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市级试点示范,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试点示范评。 选。

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各试点示范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近零碳建设运营的标准体系,低碳零碳产业加速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典型范例。到2030年,全面复制推广典型示范,碳中和城市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为获取更多双碳资讯,欢迎您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



分享到:
碳询科技
首页                     关于我们                   我们的业务                   环保资讯                   联系合作
QQ:2561929300                                联系电话:0731-89678581   、15773062383(胡)                           
联系邮箱:tanxunkj@qq.com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加加大街华景苑二栋三楼
              碳询家                                           碳询科技
          扫码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每日更新双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