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询科技

环保资讯
不定期更新双碳资讯~
获取最新双碳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章列表
我们在先前文章《双碳工程——风光储能的发展》(点击可查看文章详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新能源利用正面临的消纳难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是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发展初期,我国规模化开发新能源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市场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却严重不足,导致在2016年新能源...
先说一下背景,9月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了接下来碳市场扩容之后,重点排放单位使用电力、热力等产生的范围二间接排放将不纳入碳市场的管控范围。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用电量607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9%(其中,工业用电量597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在我国,一些大部分行业、企业主要的能耗产生的碳...
作为建材行业中的另外两大行业,平板玻璃和陶瓷虽然在碳排放总量上远不及水泥生产,但作为高耗能和产能过剩的行业,控制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很有必要。本篇文章,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平板玻璃和陶瓷行业的碳减排计划。平板玻璃行业减排计划碳排放现状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在2021年产能首次突破10.2亿重量箱后,受到市场需求放缓,企业去库存的影响,产量开始下降;到2023年,平板玻璃全年产量下降至9...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市交易;到2024年7月,《全国碳市场发展年报(2024)》发布已经三年了。目前,随着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被纳入碳市场,全国碳市场扩容,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将从碳市场扩容、碳价以及交易活度三个方面探讨碳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碳市场扩容9月7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出:将在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有的电力行业外,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行...
首批CCER公示共37个项目,包括21个海上风电项目(9个项目被提出意见)、9个造林碳汇项目、5个光热项目、2个红树林植被修复项目;截至目前(10月16日)首批公示项目中,1个项目“已终止”(公示文件中,记入期结束时间填写有误)、14个项目“申请登记中”(都为海上风电项目)、22个项目“未申请登记”。对于首批37个项目的公示意见,不出所料,造林碳汇项目引发的讨论是最大的。首批公示完成的9个造...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工信部已经累计组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领域2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提出改造措施建议5万余项,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8500万吨标准煤,等同于减少2.1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节能诊断,是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及流程中每个生产节点上的能源消耗状况和能源利用率等情况,发现问题,并用系统学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本,预测节能潜力,提出具体技术措施的过程。也就是说,把...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目前利用量最大的化石能源。根据有关数据,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一共产生了约100亿吨左右的碳排放量;2021年煤炭利用过程产生碳排放总量74亿吨左右。其中,燃煤发电碳排放42.74亿吨,占煤炭利用碳排放的57.17%;煤化工4.25亿吨,占比5.68%;钢铁行业用煤(焦化、高炉喷吹等)碳排放15.42亿吨,占比20.62%;建材行业用煤(燃煤锅炉的燃烧)碳排放9.62亿吨,占比...
我们通过之前的《绿色工厂具体申报流程》讲解了,我国绿色工厂申报的一般过程;对于实际申报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不了解如何申报的企业,我们将通过本篇文章,结合已认证绿色工厂的实际案例,探讨绿色工厂申报的共性问题。先说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5095家,其覆盖的产值占到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不断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工业...
城市是人类社会中,生产、生活最为频繁的行政区域。根据权威机构报道,全球城市人口超过50%、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年排放总量的70%以上;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70%的人居住在城市。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市实现近零排放也变得尤为重要。推动城市“近零”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就要完成一个宏大的目标:在保持庞大城市人口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到温室气体近零排放。全球700多个城市承诺到2030...
如今,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在做出各自的努力,但距离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世界共同努力。欧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也是最早提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际组织之一。行动上,欧盟在《欧洲绿色新政》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为了防范其所谓的“碳泄露风险”,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CBAM”)来通过...
近期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文中,规定了要将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作为电解铝行业管控的温室气体纳入全国碳市场,也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三种需要核算、报告的温室气体。目前被列为需要控制排放的温室气体种类有6种,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
阅读本文前,可以先点击浏览之前发布的文章,了解我国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全国碳市场——水泥熟料生产》《全国碳市场——钢铁行业》《全国碳市场——铝冶炼行业》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启动交易,将发电行业作为试点行业纳入开展碳配额交易。目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经达到了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9月5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主席在讲到了: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国家间的贸易也逐渐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奉行“人类命运共同...
8月23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正式发布了“光伏行业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及核算平台”;同时,正泰新能等五家企业获得了首批使用此数据库和平台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本次发布光伏行业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也是我国打造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产品碳足迹体系的重要进步。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被称之为我国外贸“新三样”(注意“老三样”是服装、家具、家电)。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转变也可以看出这些...
工业绿色发展大会(2023.6—广州)、工业园区(2023.8—绍兴)、钢铁行业(2023.9—南京)、建筑低碳涂料(2024.3—杭州)、中国(广元)绿色铝产业发展大会(2024.5—广元)、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2024.7—北京)、石油和化工工程(2024.8—成都)工业绿色发展大会2023年6月,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在广州...
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一文中,提出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基本建立;采取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今年三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将实施回收循环利...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提出来以后,这种矛盾才逐渐得以缓解。如今,“双碳”目标已经确立,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完成低碳转型的资金从何而来。根据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估算,我国各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资金缺口达487万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银行也积极行动,不断补充和丰...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原料加工、运输、产品制造、分销、使用以及最终回收)的一种量化评价。评价范围通常会涉及到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水体及土壤毒性等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然后进行计算并评价。目前,企业层面核算产品碳足迹的LCA是较为常见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产品碳足迹的发展情况。生命周期评价(LCA)LCA的分析流程分为四个阶段:目标...
零碳排放,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接近零,其产生的排放量都可以从大气中被重新吸收。一家工厂运行使用的能源全部来自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也不产生任何的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可以称之为“零碳排放”;另一家工厂消耗使用化石能源进行生产,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之后,工厂通过植树造林、购买消纳绿电获取绿证或进行碳捕集等方式抵消掉已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可以称“零碳排放”。在“双碳”目标下,零碳...
进入八月份来中央有关部门一共发布了三份有关于“双碳”的重要文件,分别是: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8月8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
碳询科技
首页                     关于我们                   我们的业务                   环保资讯                   联系合作
QQ:2561929300                                联系电话:0731-89678581   、15773062383(胡)                           
联系邮箱:tanxunkj@qq.com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加加大街华景苑二栋三楼
              碳询家                                           碳询科技
          扫码关注碳询科技公众号,每日更新双碳资讯~~~